身心靈

2020年9月20日「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盛宣懷家两位女傭」~~~

盛宣懷是誰,他是清末著名商人。於中國近代第一豪門

他到底有多富呢,大家熟知的李嘉誠,都不是他的對手。

李嘉誠跑路時,8折抛售740套房源,套現85億港幣。

1916年盛宣懷死後留给子女的錢,可以買2萬多套北京

四合院,價值2萬億人民幣。

今天只聊聊盛宣懷家的兩位著名女傭。盛宣懷有7個妻子、

8個兒子、8個女兒。家中的佣人數量高達 200多人。

盛宣懷自己一共有6個女傭, 其中有兩個女傭十分出名, 一

位叫吕葆貞, 另一位叫倪桂珍。

先說女傭吕葆貞, 到了出嫁的年紀, 盛宣懷經過精挑細選,

盛宣懷將其許配給了自己的老部下, 交通部次长長趙慶華。

當然, 一個傭人是不能當正室夫人的。何况趙慶華早已有

了結髮妻子, 而且是盛家的大小姐。吕葆貞便成了趙慶華

的妾室。因為性情温婉, 不與人相争, 吕葆貞得到了後宅

眾人的敬重。她聰明能幹, 深得大太太的喜愛, 所以两人

相處得很融洽。吕葆貞共為趙慶華生下了四子三女, 其中

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趙一荻。就是趙四小姐。

1953年,吕葆貞去世,享年74歲。

盛宣懷家, 還有一位女傭, 她的名字叫做倪桂珍。

倪桂珍到了婚嫁年齡後, 盛家本來想幫她說門親事, 但被拒絕。

後來, 倪桂珍與一位牧師結婚, 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嘉樹。他們

生下了三子三女, 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

宋子安。這六個人, 個個都是人才。也正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努

力, 宋家成了民國時期鼎鼎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

子女的出色, 跟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首先, 倪桂珍讓所

有孩子讀了書, 而且還都是在美國讀的。宋美齡就精通六國語

言, 宋子文還是哈佛大學的碩士。

說到這,忍不住要特别點讃一下盛宣懷的過人之處, 他厚待黨羽

親朋, 不遺餘力栽培手下之人。清朝滅亡了, 他作為满清重臣,

不但没有遭到殺戮, 而且保住了財產, 因為曾提携過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

命運多弄人啊! 有緣人總是千里來相會! 怎麼說呢 ?

趙四小姐是張學良的太太, 宋美齡是蔣介石的太太, 結果搞出了

西安事變, 那不是命運捉弄人嗎?

----------------------------------------------------------------------------------

清末富翁2個女傭的啓示

一個女傭接受富翁和富翁大女兒的安排、做了富翁大小姐丈夫

的妾。趙四小姐選擇了陪伴一個既是國軍的將軍又私下要加入

共產黨的張學良。張學良在父親被日軍謀殺後、在1920年代主

動易幟並和蔣中正將軍成為結拜兄弟、在1936年設計要謀殺自

己的結拜兄弟。趙四小姐和她母親選擇相類似、做一個忠於投

機者的妾。

另外一個女傭拒絕富翁的安排、自己選擇了做一個物質生活貧乏

但敬拜耶和華 神的牧師之妻。孩子也是選擇聖經教導的西方高

等教育。蔣夫人、宋美玲、在美國唸的是私立教會女子大學(衛

斯理女子學院), 早期美國教會學校是非常嚴謹、也不是一般的

人會被録取的。蔣夫人選擇了蔣中正將軍、在中國最艱苦外國

列強割據沿海各省、內部軍伐割據、日本皇軍屠殺平民百姓、

共產黨詐騙背叛奪權, 蔣夫人在1936年西安事變蔣公被摛, 蔣夫人

親自飛往西安試圖救自己的丈夫, 在飛往西安的飛程中, 只有戴笠

自願冒著生命危險陪同蔣夫人前往西安。在飛機上蔣夫人交給

戴笠一把手槍, 告訴戴笠説如果她救援失敗、也被逮捕, 要戴笠

用那手槍殺死她。1942年後蔣夫人為了抗戰, 後來在美國籌款一

年多, 為中國上億萬個苦難同胞尋求美國政府和人民的各種支援。

同樣是清朝末年富翁的女傭, 同樣是女傭的女兒, 但是選擇的路大不相同。

結論:富翁和女傭的未來就看你要富翁的財寶和人脈, 還是自己

決定選擇那看不見屬天的財寶和國度。

----------------------------------------------------------------------------------

馬相伯--非常感人的文章, 吠了一百年的老狗, 為中華之奮起呐喊!

江蘇丹陽少年馬相伯(1840出生) 一生中, 馬相伯用一己之力辦了

復旦大學、輔仁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培根女校、啟明女子中學。

一)(1851?)167年前的晚清,

11歲的江蘇丹陽少年馬相伯, 一身意氣地走進風中, 他想見識這個

廣闊的世界,獨自向兩百多公里外的城市上海出發了。

他一頭鑽進上海徐匯一所教會學校, 苦學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等

七國語言, 同時攻讀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

他是中國那個時代第一個能夠熟練運用7國語言的人才。

到了1870年, 當年那個獨自出門的少年, 已被授予神學博士。

那年, 他整30歲, 已入而立之年, 一肚子的學問, 卻無處施展。

馬相伯本想獻身教會, 可外國人氣勢凜人, 經常欺負中國人,

在無比失落和悲憫之中, 36歲的馬相伯一怒之下,決定出走。

既然不能在教會施展學問, 實現抱負, 那就索性從政。

二)1876年,馬相伯敲開了直隸總督李鴻章的大門。 憑藉

熟練7國語言, 馬相伯追隨李鴻章, 擔任助手和翻譯。

可晚清大廈將傾, 馬相伯縱有百般學問又能如何呢? 能做的

也不過是跟著李鴻章簽訂一個個“喪權辱國”的協約。

在談判桌上, 馬相伯縱然用盡全力, 代表國家唇槍舌劍, 來回斡旋。

三)可回國之後, 等待他的是鋪天蓋地的“賣國賊”討伐聲, 所到

之處, 全部冷眼。就連自己的母親, 也不能理解兒子, 甚至和外

人常說:“我不曾生過馬相伯這樣的兒子。” 在臨終之前,

馬相伯想陪在母親病榻旁, 多盡孝道, 可母親拒絕見他。直到

去世, 也不肯和兒子說一句話, 而母親葬禮上, 馬相伯大哭不止。

他有一肚子委屈, 這一生, 他全部的努力和抱負沒有得到一點

認可。這一年是1900年, 馬相伯60歲。

四)母親去世之後, 他極度悲憤與失望, 人生也已入晚年, 這一

生終歸一事無成, 揮盡無窮血淚, 轉眼不過空夢。

馬相伯從此掛冠而去, 終生遠離政治。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距離

死亡不遠了, 與其一事無成, 不如此生落下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塵歸於塵, 土歸於土, 赤裸裸地來, 赤裸裸地去。

馬相伯從家中拿出地契, 將三千畝田產全部捐出。並立下字據,

“自獻之後, 永無反悔”。捐完之後, 他身無分文, 轉身走進上海

土山灣孤兒院。剩下的日子, 就安靜地等待自己人生的夜幕降臨。

回首這一生, 他有少年求學時的意氣, 有治國無門時的失望, 有

母親死不閉眼的痛楚, 也有白茫茫一片的灑脫。

馬相伯原以為, 這就是自己的人生。殊不知, 他悲愴的人生這才剛剛開始。

五)1901年秋天, 33歲的蔡元培到上海擔任南洋公學總教習,

他來找馬相伯學習拉丁語, 馬相伯並沒拒絕, 可蔡元培一來,

來學習的學生卻越來越多。馬相伯的生命重新被點燃。“何不辦一所

學校, 讓中國的孩子們有書讀?”

在耶穌會的支持下, 馬相伯辦了震旦學院。

大學問家梁啟超聽說馬相伯出山辦學, 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他在賀文寫道:

“今乃始見我祖國得一完備有條理之私立學校,吾欲狂喜。” 不經意間,

馬相伯辦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學校。雖是如此, 可馬相伯老人並無雜念,

只要有才華、愛學習的學生, 都收入門下, 盡心盡力教育知識。

六)1904年, 于右任還是一個文學小青年, 中了秀才, 在家寫嘲諷清政府

的“反詩”《半哭半笑樓詩草》。被一路通緝, 只好避難上海。

走投無路時, 他來找馬相伯老人, 老人愛才, 一見于右任, 對他說:

“今天你就可以入學震旦, 我免收你的學費、膳費和宿費。” 只這一句,

于右任就熱淚盈眶。他從未想過,自己一個朝廷通緝犯,馬校長也敢收!

在震旦大學期間, 于右任化名“劉學裕”讀書。幾個月後, 馬相伯又把

于右任叫到辦公室, 鄭重地對他說:“我知道你過去教過幾年書, 現在

你的學識足以做我的教學助手。從明天開始,你就是震旦的教師了!”

七)可震旦學院成立兩年後, 投資方耶穌會只想教育傳教士, 而馬相伯

卻希望教育出能對國家有用之人。兩方俱不相讓, 耶穌會一怒之下,

解散學院。對馬相伯老人更是百般驅逐, 甚至找人將老人架到醫院,

讓他 “無病而入病院”。

老人被架走後, 學生們就再也無書可讀了。學生們紛紛表態:“我們

誓死和馬校長站在一起, 可以無震旦, 不可無校長……”

于右任帶著同學們找到馬相伯, 在醫院, 大家一見到老人, 就齊齊全部

跪下了:校長, 我們沒書可讀了。” 聽到這句話, 老人哭了, 偌大的

中國竟然擺不下一張小小的課桌。

八)為了讓孩子們有書可讀, 上海街頭, 常常能看到一個65歲的老人,

一個人拄著拐杖, 顫顫巍巍地東奔西走, 到處遊說籌集款項。

“國家再窮,可學生們總該有書讀啊!” 1905年中秋節, 老人終於得

到了社會的支持, 在吳淞廢棄的提督衙門, 破破爛爛的屋舍裏,一個老人,

一百多個學生, 沒有桌子、沒有椅子, 只有一塊黑板, 這就是現在名校

「復旦大學」的前身「復旦公學」

九)開學那天, 300多名學生從各地趕來, 甚至有學生坐火車從蘇州

趕來, 又走了一夜的路才來到學校。

馬相伯擔任復旦公學第一任校長, 就是這樣簡陋的教學環境, 卻培養出了:

1、中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

2、民國藝術大師李叔同、

3、國學大師陳寅恪、

4、著名數學家胡敦複、

5、中國第一任輕工業部部長黃炎培

6、政治家、教育家邵力子,等。

而今日復旦大學,優秀畢業生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有傑出貢獻。

十)但今日中國, 知“馬相伯”有幾人?就算是今日復旦大學的學生, 又有幾

人知道100多年前, 一個65歲的老人, 曾排除萬難, 憑一己之力創辦學校。

從那時開始, 只要說到讓孩子讀書, 馬相伯老人就辦學“上癮”。像割肉飼虎

的佛陀, 可以拖著年邁的身體粉身碎骨。一生中, 馬相伯用一己之力辦了

復旦大學、輔仁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培根女校、啟明女子中學。

十一)1917年, 當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長時, 在中國掀起教育改革時,

首先邀請恩師馬相伯老人北上, 老人對蔡元培說:“所謂大學者, 非校舍之

大之謂, 非學生年齡之大之謂, 亦非教員薪水之大之謂, 係道德高尚、學問

淵深之謂也。”

馬相伯老人所言, 便是現代教育的全部意義, 他在中國第一個提出教育的

普世價值, 提出現代教育的「平等、奮發和進取, 思想和自由。 」

誰也未曾想到, 這個現代教育的踐行者竟然是一位在60歲時, 曾一度決定

放棄人生追尋的失落老人。在治國無門的失望中, 在母親死不閉眼的痛楚

中, 用佛陀般才有的獻身精神, 重新出發, 並影響蔡元培、陶行知、梅貽琦

等幾位大教育家。

十二)1937年, 上海淪陷, 馬相伯老人97歲, 人到了97歲, 按道理應該不再

出門, 因為生命隨時都會中止, 甚至會暴死街頭, 最後能不能留個全屍都不

知道。 可上海已經淪陷, 中華大地全在戰火之中。不當亡國奴, 就只能一路逃難。

97歲的馬相伯老人, 被家人帶著, 像個老狗一樣, 氣喘吁吁地四處逃亡。

從上海跑到武漢, 從武漢跑到重慶。重慶常年遭到空襲, 又跑到相對安全

的雲南。當雲南也被空襲時, 家人又帶著這條老狗, 竟然一路跑到了越南諒山。

十三)1939年4月的一天, 老人病了, 他躺在病床上, 虛弱不堪地問家人:

“我們到哪里了?這裏是中國嗎?” 家人知道老人不想客死他鄉, 要死也

想死在中國的版圖上, 可戰亂的中國, 哪里還有一塊可以埋葬全屍的地方

呢?家人只能騙他:“現在我們已到達滇黔交界處了, 回來了。”聽到這

句話, 馬相伯長歎口氣。

十四)這一年, 馬相伯老人99歲, 按中國人的傳統, 99歲已是罕見的高齡。

這一年, 雖是戰亂年代, 復旦的老師和十幾位學生依然前來為他過百歲大

壽。老人示意將祝壽金拿出, 全部捐給前線抗戰傷兵和難民。

《國際新聞》主編胡愈之去採訪他, 面對烽煙四起, 國破山河的中國,

老人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一生, 生活了整整一百年, 也見證了這個國家

民不聊生的一百年。

辦教育如同學狗叫, 目的都在警醒世人, 他內心百感交集, 突然泣不成聲:

“我是一條狗啊, 叫了一百年, 也沒有把中國叫醒的一天。”

馬相伯叫來孫女馬玉章。一看到孫女的臉, 老人就哽咽了, 他問馬玉章:

“爺爺沒有給你留下一分錢, 連你自己的錢也沒有留給你……” 說完這句,

老人泣不成聲。停了一會兒後,馬相伯又開口:“你……你恨爺爺不恨?”

十五)早在1914年, 馬玉章只有6個月大時, 馬相伯的兒子馬君遠病逝。

于右任、邵力子等學生籌錢找到馬相伯:“「先生, 玉章還小, 這一萬

塊錢, 用來資助她日後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吧。」拿到這筆錢, 馬相伯

轉身就去創辦了啟明女子中學, 沒有給孫女留下一分錢。 對孫女的

這份愧疚, 馬相伯一生深埋在心, 這麼多年來, 他一直不敢說出口。

十六)(1939)11月4日晚, 病床上的老人連日水米不進, 在聽到家人

說到湘北大捷時, 突然掙扎著坐起來, 連呼幾聲“消息!消息!”後,

沉沉倒下, 合上雙眼。

臨終之前,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並未死在祖國, 而是客死異國他鄉。

馬相伯活了一百歲, 親歷晚清、民國、抗日三個時期, 浮沉百年離亂,

見證了無數個當政者的中國,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

每走一步,人生都是負重而行。歷史在他身上鞭打出深深的傷口,

他卻像老狗一般喘息著「辦教育,育國人」叫了一百年, 也見證了

中國的一百年……。”

---------------------------------------------------------------------------------------------------------

馬相伯一生的啓示

人生事業辦學60歲才開始!

30歲拿到神學博士、自己的人生事業規劃卻走到窮途末路的盡頭。

60歳 神來開路。才開始有生命力、有活力、有目標。雖然好像是

老狗白叫了40年, 但是有哪一隻老狗能叫(教)出這麼多影響力大

的專家、學者、教育家、政治家、藝術家?

馬相伯的一生是值得的、精彩的。60歲才開始叫(教)一點也不晚!

---------------------------------------------------------------------------------------------------------

2019年3月3日「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蘿蔔乾的滋味--值得一讀的信 文/林海音

林老師:

請您原諒一個終日忙於家事的主婦,她以這封信代替了本應親往拜訪的禮貌。

寫信的動機是由於小兒振亞飯盒裡的一塊蘿蔔乾,我簡單地講給您聽。

這件事發生已有多久,我不知道,我發現則才有三天。三天前,我初次發現

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有一塊蘿蔔乾時,並未驚奇,我以為那是午飯時同學們互

嘗菜味所交換來的。但當第二天飯盒的殘羹中又是乾巴巴的蘿蔔乾時,不免

使我生疑,因而仔細看了兩眼,這才發現墊在蘿蔔乾底下的,是一小堆粗糙

的在來米(秈米-編者注)剩飯,我們家向來是吃經過加工碾揀的蓬萊米(粳

米-編者注)的,因此我知道這裡面一定有緣故。同時我又發現這個看似相同

的鋁制飯盒,究竟還有不同之處:我們的飯盒,盒蓋邊沿曾被我在洗刷時不

慎壓凹了一小處。這個飯盒連同裡面的飯菜,顯然不是振亞早晨所帶去的。

但是我沒有對振亞說什麼。第三天,就是昨天早上,我裝進飯盒裡的有一塊

炸排骨,我有意在等待這事的發展。果然,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沒有啃剩的

骨頭,卻仍是乾癟的蘿蔔乾。而且奇怪的是,我們自己的飯盒又換回來了。

我相信這不是偶然的錯誤,而是有計劃的策謀,有人在幹著偷天換日的勾當。

這是出於某一個人的行動,他所作所為,無非是想攫取我兒的營養,怎能不

教做母親的我痛心!

林老師,您或許知道,我們並非富有之家,我的丈夫靠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

因此在每天給他們父子倆的飯盒裡,無論裝入的是一塊排骨、一個雞蛋或者

一隻雞腿,我都會想到它來之不易。它是為了丈夫的辛勤, 兒子的發育, 我的

節儉, 才勉強做到的。所以我不客氣地跟您說, 我們是禁不起這樣被人偷取的。

我也知道,在您的教育之下,是不可能使人相信有這類事發生的,但事實擺

在這裡,又有什麼辦法。為了我兒的營養,我只好求您費費心,查明是哪個

偷天換日的聰明孩子幹的。蘿蔔乾偶爾吃一次是香的,但是天天吃,頓頓吃,

您想想是什麼滋味。怪不得那個孩子想出這樣巧妙的辦法,那臭烘烘的蘿蔔乾,

他早就吃夠了!

為了您調查的方便,我想告訴您,今天早上當著振亞的面,我在飯盒裡裝進

了一個大肉丸,您可以看看,到底是哪個今天要倒楣的孩子在吃這個大肉丸。

敬祝 教安 朱夏荔媛上

朱太太:

工友送進您的來信時,我剛在飯廳裡坐定,四十多個孩子正窸窸窣窣地吃著

各人的午飯,我卻停箸展讀來函。我以懷疑的心情打開您的信,卻以快樂的

心情讀完它, 現在我以無比輕鬆的心情寫信給您, 同時告訴您, 我捉到那“賊”了,

您所說的,那個“偷天換日” 的聰明孩子被我捉到了。我納悶兒了三天不能猜

透的事情,因為您的來信而獲解決,這怎能不教我輕鬆愉快呢!就是在我執

筆給您寫信的這當兒,激動的情緒仍持續著,因為有一張真摯可愛的小面龐

深印於我的心上,為了這些純真的孩子,我也願意終生獻身于兒童教育!

我先告訴您三天來的情形,再講我是怎樣捉到那小賊的。這裡吃飯的情形您

或許早已知道,孩子們每天早晨到學校後,便先把各人的飯盒送到廚房去,

交給大師傅老趙, 他便放進大蒸籠裡。午間各人到廚房去取蒸熱的飯盒, 廚房

旁邊是一間大飯廳,大家都在那裡吃午飯。我也不例外,一向是陪著孩子們

一同吃的。

三天前吃午飯時,當我正舉箸,劉毅軍站了起來,他說:“老師,有人拿錯了

我的飯盒,這...這不是我的。”我抬頭望去,可不是,飯盒打開來,橫躺在熱

騰騰的蓬萊白米飯上的,是一隻香噴噴的紅燒雞腿, 我知道那確實不會是劉毅軍

的。我便對同學們說:“是誰拿錯了飯盒?是誰帶了有雞腿的飯?”

等了幾分鐘,也沒有人來認換。也難怪,飯盒的大小樣式幾乎都是相同的,而

且家裡給裝了什麼菜, 孩子們也知道的不多。既然沒有人來認領, 只好叫劉毅軍

吃了再說。毅軍津津有味地吃著雞腿,十分高興。不是我看不起劉毅軍,無父

的孤兒, 靠寡母穿針引線替人縫補度日, 如果不是有人拿錯了, 他哪摸著雞腿吃呀!

可是第二天,同樣的情形又發生了,我也不免奇怪,這是怎麼一回事?當劉毅軍

打開飯盒,又驚奇地喊著有人拿錯了的時候,同學們都停下筷子圍到毅軍的面前

看。今天換了,是一塊炸排骨。我問毅軍自己帶的是什麼菜,他很難為情地說:

“只有一些蘿蔔乾,老師!”

我對同學們說:“看看誰拿錯了飯盒,炸排骨換蘿蔔乾可不划算!”同學們聽了

譁然大笑,卻仍無人來認領。我雖也覺有趣好笑,卻不免納悶兒起來。劉毅軍也

以想不通的樣子吃下了這頓排骨飯。

今天,當我們正為那個像小皮球一樣大的肉丸驚疑時,您的信來了。我在未打開

信時曾對毅軍開玩笑說:“這是上帝的意旨,你吃吧!”因為他和他的母親都是

基督徒,是宗教的信仰,才使他們安於吃蘿蔔乾的命運嗎?

說到蘿蔔乾,我實在還應當把一些情形說給您聽:劉毅軍的母親,在我去做家庭

訪問的時候,她並不避窮,很坦白地對我說,一日三餐的籌措, 是如何艱難, 所以,

她要我善為教育她的獨子毅軍。在這一點,毅軍倒從未使人失望。當毅軍的母親

和我暢談家常的時候,她家的院子裡,正晾著一籃籃的蘿蔔乾。指著那些被吹滿

塵土的蘿蔔片,她對我說:“老師您看, 我晾了這許多蘿蔔, 可也不是花錢買來的,

附近有一家菜園, 種了許多蘿蔔, 當人家收成拔蘿蔔的時候, 我就趕了去, 把人家扔

掉不要的蘿蔔頭、蘿蔔根、壞了心的、脫了皮的,統統拾了來。我再挑揀一遍,

曬曬醃醃,可以夠我們娘兒倆吃些日子的。”

朱太太, 您問我蘿蔔乾吃多了是什麼滋味, 我想毅軍的母親吃著它的時候, 當覺其味

無限辛酸。就是毅軍, 在他長大以後, 回憶起他嚼蘿蔔乾的童年時代, 也該有不少的

感觸。如果有一天,他能讀到明朝三峰主人為他的朋友洪自誠所著《菜根譚》寫

的序中的“譚以菜根名, 固自清苦歷練中來, 亦自栽培灌溉裡得, 其顛頓風波, 備嘗險

阻可想矣”這幾句話時,他會覺出,當年所嚼的蘿蔔乾,實有一種“真味”。

我跟您扯得太遠了,讓我們再回到飯廳裡去。我讀完您的信,停箸良久不能自已。

我草草吃完飯,順著飯廳巡視一番。走到那個圓圓紅紅小臉蛋兒的孩子面前,我停

下了,這孩子抬頭看見了我,有點做“賊”心虛,急忙用筷子把飯盒裡的蘿蔔乾塞到

在來米飯底下。我卻在他旁邊的空位子上坐下來, 側著頭在他耳旁悄聲問道:“蘿蔔

乾的滋味怎麼樣?” 他先是一驚, 隨後竟裝著若無其事地回答我:“很甜,老師!”

很甜!我站起身來,回味著他這句話,想著您的來信,不由得抿嘴笑著走出飯廳,

可是身後響起了跑步聲, 有人跟出來了。“林老師!”我回頭站定, 是小紅圓臉, 他氣喘

吁吁地跑到我面前, “老師不要講出去吧, 劉毅軍的家裡實在很窮, 他天天吃白飯配蘿

蔔乾,所以……”

我的個子已經很矮, 站在我面前的這個小男孩還比我低半頭, 他的胸襟卻是如此遼闊無邊!

寫到這兒, 您已經全部明瞭了吧。您要我調查的那個“偷天換日”的孩子, 我捉到了, 正是

令郎朱振亞自己!

我當時點頭示意答應了振亞的請求, 見他結實的小身影走回飯廳, 我才無限激動地回到

自己的房裡來。我一邊用毛巾擦臉一邊想, 這蘿蔔乾到底是什麼滋味?它實在是包含著

人生的各種滋味, 要看什麼人在什麼境遇下吃它。

我又想, 雖在如此紛亂醜惡的人間, 善良的本性卻並未從我們的第二代身上失去, 這是多

麼令人喜悅的事情。

我不斷地用毛巾擦著, 想著, 擦了這麼久才發現, 我沒有在擦油嘴, 卻擦的是眼睛。

喲, 真奇怪! 我原是滿心的高興, 為何卻流淚?

當您看完了這封信, 打算怎樣處理這件事呢?您會原諒“偷天換日”的孩子嗎?

我倒要為我的學生向您求情了!

此復並祝 快樂 林海音上

不知林海音何時寫的這篇文章?!

那是我們的年代!將近一世紀前的臺灣,人情溫暖 !世風樸實 !

這篇文章剛好用來溼潤乾澀的眼睛!更溫暖了洛杉磯今晨只有45F度的心!!

---------------------------------------------------------------------------------------------------------

好感人的一封信。我猜劉毅軍的爸爸可能是打仗陣亡的軍人,因為他叫「毅軍」。

很想知道朱振亞和劉毅軍現在在那裏? 是否在美國落杉磯附近啊?

「左營海軍二代土包子」呼喚散居四海的土包子歸隊吧!

我們一起來為我們犧牲奉獻流血、流汗、流淚的上一、二代的父母、師長、三軍、

先賢、烈士們、無名英雄等、做代言人吧、把他們真實的故事寫下來、污衊摸黑

醜化的事實澄清化、只有靠土生土長於臺灣的土包子、來把過去的光榮歷史傳承

下去吧!

「振亞」、「毅軍」的父親或祖父輩像是黃埔軍校出身的第一代。

我在美國有一些中國大陸來的在美國做醫生的顧客、有一位和我年齡相近的醫生

他告訴我、他在小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天天都是沒有任何食物吃的。當他父母告

訴他說:「他們住在他美國的豪華巨宅內、但是中午沒有東西吃...」

他説到「沒有東西吃時、就淚流滿面…」

我問他:「為什麼你小時候家裏天天都沒有東西吃呢?」約1966-1976年間

(文化大革命時代)。

他説:「因為我祖父是黃埔軍校出身的將軍!」

這些時代的悲劇仍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繼續演著!

在泰國北部還存在著一些忠心於中華民國國旗、國號的國軍之後、被稱為

「亞細亞的孤兒」、看了讓人傷感。現在仍然存在的另一個國軍真實悲劇!

---------------------------------------------------------------------------------------------------------

2019年1月「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新年開場白

數字3代表的是完全、完整、安定、永恆。

數字5代表的是中點、困惑、迷惘、掙扎、進退維谷。

現在年齡是50-60歳的人,也會有數字5所代表的現象。

多數人是往4、3、2、1的方向看。少數人是往6、7、8、9、10看。

祝大家都是屬於那少數人。

如果看官是55-65歲左右、盼望今天的開場白適合你。

20-30歳年輕:楊惠珊在年輕貌美時,奪得金馬獎。

30-50歳中年:導演張毅的名作家妻子曝光她和張藝的愛情關係,她激流勇退,開始琉璃工房。琉璃藝術成世界第一的藝術珍品。

50歳以上:把800年前的敦煌古蹟廢墟,重新詮釋創造,又再次昇華創造出世界第一的千眼千手的佛像。

楊惠珊已經不需要金馬獎甚至金像獎頒獎典禮、她用她的生活、工作、手藝、精神力量從物質富裕、社會讚譽、外界毀謗、到靈魂的不朽之作,她是世界第一的藝術家、最棒的女主角。

把楊惠珊的名字換成你的名字,從今天起做自己的導演、做你自己人生最棒的男主角或女主角。

自己的戲要自己寫、自己導、自己演,自己的廣告要自己動手,我們都是您的最忠實的觀眾,給您鼓掌歡呼。

2019年1月11日成形,1月13日發表

-----------------------------------------------------------------------

今天來看一部小短片:「傘」,這部片是202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入圍名單。

傘和顏色都是個象徵,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深刻的愛與生命連結的回憶。

你的象徵是什麼呢?

https://youtu.be/Bl1FOKpFY2Q

2021年7月4日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名人愛情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 58歲) 蔣棠珍(蔣碧微1899年4月9日-1978年12月16日, 79歲) 徐悲鴻原配蔣棠珍 ;卻道海棠依舊

-1- 十八歲: 豆蔻

我是宜興人,出身書香門第,豆蔻之年與名門望族查家定親。做少奶奶,開枝散葉,兒孫繞膝,此生一眼望穿,古井無瀾。

可是,命運在我十八歲那年驟然頓筆,突兀得措手不及。父親時任復旦大學國文教師,舉家遷滬。在上海,前來拜謁的學生絡繹不絕,深得父親賞識的,是徐悲鴻。徐悲鴻俊朗清瘦,舉手投足盡是書卷氣,望向我的時候,眼眸裡滿是釅釅的溫柔。他大約是喜歡我的。徐悲鴻習畫,贈我一幅海棠。“我喜歡海棠般的女子,出塵絕豔,颯爽高貴。” 我抬眼望他,只想到玉樹臨風。經年習畫的飄逸氣質,才情與柔情兼備,不經意地暖了近旁的人,驀地生出想要依靠的錯覺。

他走後,我細細摩挲那幅海棠,心下黯然。來年,我將嫁作他人婦,這段少女心事也便如煙了吧。查家少爺紈絝天性,曾向家父討要考卷答案,品行未見端正。婚約一紙,縛住我對婚姻全部的想像。一陣清風,把畫作吹拂在地。我趕忙拾起,恰好看到背面小字:卿若海棠。心像漲了潮,冉冉蔓延到眼眶,潸然淚婆娑。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情深緣淺,傾慕不過一場徒勞。

恨不相逢未嫁時。門突然開了。就像黑夜迷路的孩子,蹲在地上抖肩哭泣,一抬頭,卻看到了粲然星空。徐悲鴻站在門口,目如繁星,對我說:“棠珍,跟我走。” 我十八歲,跟一個叫徐悲鴻的男人,逃婚私奔了。

父親面上無光,令蔣家上下演了場“假出殯”,靈堂遺像煞有介事。人們說活人辦葬禮,兆頭不好,是大忌,我卻無所謂。悲鴻和我,是生生世世一雙人,黃泉路上都要執子之手,何畏人言迷信。然而,當我八十高齡,獨臥病榻時,方知是我一廂情願。

“棠珍,從今日起,我為你更名蔣碧微,放下前塵,從頭來過。好嗎?” “好。” 為你,情願撕毀豪門婚誓,割捨父母親友,更不必說改一個名字。我的愛情像飛蛾撲火,決絕得不留退路。

- 2 - 18-30歲

在康有為的幫助下,我們私奔到日本。悲鴻(22歲)癡迷日本仿製原畫,遇見心儀的,毫不猶豫買下來,積蓄很快用罄。他四處幫人作畫,我做女工,薄薪勉強度日。十指不沾陽春水,今來為君做羹湯。時光清苦,我卻總相信,有朝一日他能出人頭地。彼時流行懷錶,我大半個月沒吃晚飯,攢錢給悲鴻買了一塊。他很感動,做了兩枚戒指,分別刻著我們的名字。他常年戴著刻有“碧微”的那枚,逢人便講,這是我太太的名字。後來,我們輾轉去了巴黎,他(24歲)進法國最高國立藝術學校官費留學,我(20歲)進校學法語。我不是舊式女子,懂得順應時代潮流,免遭淘汰。悲鴻聲名鵲起,我作為徐悲鴻夫人,社交禮儀恰到好處,人們都說是一對璧人。一日,家中來了位濃眉大眼的年輕人。“鄙人張道藩(22歲),留學法國習畫,仰慕徐先生,前來拜訪。” “您先請進,悲鴻馬上回來。” 他與我攀談,儒雅而熱情。“您這身洋裝很美,上衣是大紅底,明黃花,長裙是明黃底,大紅花,像一株海棠,雍容華貴。” “張先生過譽,不過是柴米油鹽的主婦罷了。”結婚十年,習慣了作灶下婢,“卿若海棠”的比喻塵封太久,幾近遺忘。 “您雖不施粉黛,卻難掩高貴氣度,真可謂淡極始知花更豔。” 悲鴻回來了,我匆匆離開客廳。我怕被張先生眼眸裡的火焰灼傷。落花有情,流水無意,此生嫁給悲鴻,旁的人都成了過客,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爾後,張先生(29歲)寄來一封長信,情意脈脈,表明心跡。我只復他一行字:先生一何愚,羅敷自有夫。不久,我們回南京去了。載譽歸來的悲鴻(32歲)如日中天,任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主任,日子似是苦盡甘來。滿街銀杏的時候,姑母病故,我回宜興省親奔喪。因著悲鴻盛名,衣錦還鄉,當年那出“假喪”也淡成茶餘飯後的笑談。市井之人眼薄,記性也不大好。小城姑娘問我東京和巴黎的模樣,我竟記不真切。東京只有家徒四壁,巴黎只有半紙情信,其餘,都是悲鴻。正說著,便來了信:快回南京吧。你再不來,我要愛上別人了。(蔣碧微28歲生子)

- 3 - 30-39歲

南京的冬天淒淒寒寒,不比北方摧枯拉朽,只是清冷,冷得黯然惆悵。徐公館依然,銀杏落盡,烏鴉泣枝丫。我(31歲)見到“慈悲之戀”的女主角,孫多慈。悲鴻(35歲)的畫庫,滿屋滿室都是她。柳葉眉,瓜子臉,弱不禁風的寡歡。我只覺天旋地轉,綺麗的顏料如刀似劍,手刃我的心。我暈倒在自家畫室。醒來,悲鴻坐在床前,小心翼翼地講:“大夫說你患了猩紅熱,需要靜養。我請假陪你。” 我漠然地看著他:“我要吃冰糕。” “好,我去買。” 他一走,我就淚如雨下。臘月的南京天寒地凍,哪有冰糕賣,何況我在病中,忌生冷。他對我已不是愛,是愧。初春,孫多慈送來百棵楓苗,名曰點綴庭院。我知其用心,便令傭人折苗為薪。悲鴻得知,默不作聲。到底是心懷鬼胎,處處賠著小心。絕望日漸蠶食我的愛意。我向來聰慧,卻不知自己何罪之有。拋棄錦衣玉食,陪他顛沛流離共患難,略無半點大小姐脾性。我不是抱殘守舊的封建女人,逃婚,留洋,學外語,打扮入時,社交得體,燃盡生命去愛他,到頭來,仍逃不過糟糠之妻的棄婦之命。我敗給了誰? 踏入孫多慈宿舍之前,我料想她是驚豔的。可是,當我面向她,心裡卻是更深的涼意。“孫小姐,我是徐先生的愛人。我來,只有一句話:請你自重。” 她眼裡怯意濃重,怎會如我當年赴湯蹈火。多年後,她依從父命,嫁與他人,倒也應了我的猜想。論及容貌、家世、膽略,孫多慈無不在我之下,更比不起我與悲鴻十餘載相濡以沫。可偏偏是她,毀了我的婚姻。我敗給了人性。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我的丈夫又開始了熱戀。摘下刻有“碧微”的戒指,換上鑲紅豆的黃金戒指,題著“大慈”。我問他:“你每愛上一個姑娘,就會換一枚戒指嗎?” 他不言語。不在乎你,連掩飾都懶得做。恩情似流沙,一點一滴流逝。我(39歲)想挽回,卻只能坐以待斃,無力回天。在生命無邊的僵局裡,進退兩難。

- 4 - 40-45歲

分居後,他帶孫多慈去了桂林。為討好孫父,徐悲鴻(43歲)登報聲明:茲證明徐悲鴻先生與蔣碧微女士脫離同居關係。棄之如敝屣。回想自己十八歲,義無反顧地私奔,于彼落魄時不離不棄,終了只落得“同居”之名。連被拋棄都要婦孺皆知,滿城風雨。我的高貴揉碎在市井人的舌尖,低微如塵,狼狽不堪。張道藩再次登門。一別數年,他身居高位,已無少時莽撞。“張先生(42歲)還畫畫嗎?” “俗務纏身,鮮有閒情逸致。上次你我歐洲見面,我曾畫一幅海棠,現終得機會送與你。” “張先生有心。彼時氣盛,負了張先生一片心意。” “我只想今後在旁照顧你,莫讓風雨殘了一株海棠。” 千瘡百孔之際,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把道藩所贈海棠掛在客廳,旁邊是徐悲鴻與我脫離關係的聲明。女人易為情癡,須時刻警醒,年華易逝,瘡痍永在。我絕不回頭。果不其然,幾年後,徐悲鴻叩響我的門。深情款款,自說自話。“我那時年少無知,漠視卿之深情。” “如今已和孫小姐斷絕來往,再無羈絆。” “人們說命中註定,我不信。這些年周遊列國,方知我心下最惦念的,不過你一人而已。始信命中註定之辭。” “既非聖賢,孰能無過。十多年相守,你竟無一絲眷戀?” “我潛心悔過,想與你重修舊好。碧微,平生無所系,唯獨愛海棠。” “……” 句句直抵我心。多年夫妻,他太瞭解我的軟肋。可是心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釋不易。我指著牆上那紙聲明,冷若冰霜:“破鏡難圓。” 徐悲鴻離去。悲傷排山倒海地吞噬我,我終於病倒了。病床上的一個月,我常自問,倘若給彼此一個機會,會否有不同結局?我的滿腔勇氣,當真被歲月耗盡了嗎?他真心悔改,我初心未變,不如重歸於好。沒等我病好,徐悲鴻的啟事又見了報: 茲證明徐悲鴻先生與蔣碧微女士脫離同居關係。

- 5 -

同款啟事再度登報,我心裡沒有震驚,只有可笑。我該是欠了你幾世情債,值得你三番五次中傷。你娶新妻,與我何干,何必示威般昭告天下?聲明早年已發,如今又費口舌,何必! 你負我,我沉默,護你聲譽,只換來你一再欺辱。我忍無可忍,一紙訴狀,對簿公堂。向徐悲鴻索賠,一百幅畫,四十幅古畫,一百萬元。他自是輸了官司,只得賠付。你不念舊情,我蔣碧微絕不會屢屢忍辱苟且。至此,我(46歲)與徐悲鴻(50歲)算是徹底恩斷義絕。八年後,他逝世,聽說還揣著我當年節衣縮食給他買的懷錶。或許只是某種憑弔和懷緬,不是愛。我卻還是垂了淚。道藩見我落淚,問我(54歲)是否還對徐悲鴻念念不忘。“這些年我們朝夕相處(1937-1949, 1949-1958),算什麼呢?” 他聲音裡有淒涼的意味。“道藩,等我六十歲,我就嫁給你。” 天不遂人願。我五十九歲時,我們分開了。道藩寫回憶錄,沒有一字關於我。我不怨他。他伴在我萬念俱灰的時辰,借著他的半星溫暖,我才涉過命運的深寒。對他,我只有感念。分手十年,他病危,我去醫院探望。他意識已模糊,只說:“海棠,海棠。”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尾聲 -

道藩離世後十年,我寡居臺北,讀書,寫作。臺北溫暖,有人情味。我涼薄一世,太貪戀微茫的確幸。剝落過往浮華的鏽跡,結束一場無因無果的夢。《聖經》上講,上帝即是愛,寬恕不可寬恕之人,並且愛他。我做不到。於我而言,悲鴻的傷害不可寬恕,我等凡人,可以忘卻,無法原諒。所作《我與悲鴻》,被指字裡行間戾氣太重,終是斷不了嗔癡苦毒。對於世事,我亦困惑。朱安三從四德,克己復禮,人道封建禮教毒害過甚。我等新女性私奔尋愛,留洋學習與時俱進,仍被視同草芥,成下堂妻。張幼儀包辦婚姻不幸,孟小冬自由戀愛亦苦。阮玲玉出身貧賤遭嫌,於鳳至大家閨秀亦未守得雲開見月明。 是女人之過嗎? 說到底,世界是男人的,秩序皆由他們定罷。 我太老了,老到想不通透這些問題。我大約會背負這一生的迷惘,離開人世。 臨終前最後一瞥,我看到了床頭那張畫。道藩的《海棠》掛於客廳,床頭的這幅,是我十八歲那年,悲鴻送我的《海棠》。正如我這輩子,道藩只是過客,悲鴻才是歸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這3位名人的愛情故事。男人和女人對愛情婚姻在18-29歲時期是不同的。中年以後(35-55歲)的看法更是天壤之別。

徐悲鴻、蔣碧微、張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 71歲) 的悲慘愛情故事。

2個極其有名男人,蔣碧微執著於舊社會三從四徳,30-40歳間未能忠於自己的情感,錯失良緣。徐悲鴻藉其社會讚譽之名、先下手為強登報羞辱蔣碧微的手段,蔣碧微一生追求愛,卻一輩子落空。可惜可惜!

45歳的人要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否則什麼都是黃粱一夢。

徐悲鴻是民初國畫家、以畫馬成名成國畫大師、其畫在拍賣會上價值上百萬美元一幅。蔣碧微雖然拿到徐悲鴻畫作、但是她珍貴的生命、快樂、無限未來都變成2個海棠花作品。

蔣碧微出身書香門第、她父親是徐悲鴻的老師、她自己應該也是很會畫國畫的大師。何不也自己畫馬和徐悲鴻來拼一下嘛!

唉!真可惜可惜!

2019年1月28日發表

-----------------------------------------------------------------------

故事分享 ~

清朝乾隆年間,揚州有個才子叫柳敬亭,雖不敢誇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亦熟讀經史子集,其祖父柳若謙是當地富戶,家資殷實,平素亦樂善好施,當地人尊稱他為「柳老太爺」。

柳敬亭19歲這年,恰逢京城大考。他遵從父命,帶著書僮進京趕考,求取功名。這天,柳敬亭和書僮入宿離京城360里的方文寺。

晚上,柳敬亭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聽到窗外有陣陣簫聲傳來,便披衣走出了房間。寺裡有尊大香爐,月光下,隱約看見旁邊盤膝坐著一位青年書生,白衫雪巾,手撫玉簫,如玉樹臨風,恍若仙人。柳敬亭本精通音律,今見這青年書生簫藝出類拔萃,聽到妙處,不禁高聲贊道:「好簫,好簫!真如仙樂,敢問兄台名諱?」青年書生停下來,抬頭看了一眼柳敬亭,知他不是尋常之輩,便朗聲答道:「在下秦起雲,乃江浙舉子,今赴京趕考,途經此地,一時興起,胡亂吹上一曲,兄台如不見笑,就請過來一敘。」

柳敬亭走過去,也盤膝坐下,與秦起雲談論詩詞音律。兩人一見如故,越談越投緣,便結伴上路,一同赴京。

一路上,兩人相互切磋學問,均暗自欽佩對方才學,柳敬亭更是覺得秦起雲才學勝過自己一籌。本來他此番進京趕考是沖著頭名狀元去的,如今不得不驚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

三天後,兩人來到京城,在「逢春客棧」住了下來。考試這天,柳敬亭被分在天字9號房。

京城會試,每個考生一間小房,互不通音訊。考卷分發到手,柳敬亭粗略看了一下,覺得不算太難,便下筆如有神,奇文妙語紛呈於紙上,不知不覺間平添了幾分得意。不一時,天色已晚,監考小吏給每位考生點上一盞燈,考生通宵奮筆疾書。

考卷最後一題是對聯。柳敬亭看了上聯,心中不由微微一顫,上聯是:炭黑火紅灰似雪。這七個字含有三種顏色、一樣事物,真是少有的奇聯。這上聯本是翰林院一位老翰林幾年前偶得的,苦思數載未能對出下聯,整個朝野也無人能對。這上聯也難住了眾士子,分在天字27號房的秦起雲苦思冥想也束手無策。柳敬亭苦思半夜不得,不由感嘆自己才疏學淺。

這時夜已深了,一陣倦意襲來,他便伏在桌上睡著了。

夢中,有人拍了拍柳敬亭的肩膀。他睜眼一看,面前站著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見他醒了,老者順手拿起他的答卷,看了一下說道:「年輕人,你這文章可有諸多不妥之處啊!」柳敬亭見老者仙風道骨,心知是飽學之士,忙應道:「請老先生指教。」老者便把他答卷中不當之處一一指了出來,並提出怎麼修改。柳敬亭大服,心內視老者為神明,忙問道:「學生請教老先生名諱?」老者答道:「老夫叫浪依離。」柳敬亭笑道:「老先生,這就奇了,百家姓似無姓浪的啊?」老者微微一笑:「且不問這個,那最後一聯可曾對出?」柳敬亭說:「學生才疏學淺,窮盡心力還是無言以對。」老者說:「此聯堪稱絕妙,但尚不至於無句可對。你家中可有田地?」柳敬亭答道:「有良田三百畝。」老者又問道:「秋種何物?」柳敬亭笑道:「麥子啊。」老者笑道:「這不就對了嗎?麥子是何顏色?磨出來的麩皮和麺呢?」柳敬亭何等聰明,聞聽此言,立即一拍桌子站了起來,興奮地說:「學生明白了。」

柳敬亭從夢中醒來,身邊空無一人,原來是黃粱一夢,不過夢中情節仍歷歷在目。柳敬亭顧不得想別的,顫抖著提起筆對道:麥黃麩赤面如霜。

會試結束,舉子們紛紛回到客棧等候消息。柳敬亭一直尋思那個夢,甚覺奇怪。

三天後,主考官林建祥晉見乾隆皇帝,奉上三張考卷,其中秦起雲才學最高,柳敬亭對出了那副奇聯,請皇上定奪。乾隆皇帝在養心殿仔細閱覽了三張考卷,意欲將秦起雲點為狀元,柳敬亭點為榜眼。心念至此,他拿起御筆。這時秦起雲的試卷放在龍案左邊,柳敬亭的居中,乾隆皇帝持筆越過柳敬亭試卷,目及卷上對聯,心中微微一動,暗道:這對聯可真是鬼斧神工啊!就在這一念之間,飽蘸硃砂的御筆落下一滴硃砂,正巧落在柳敬亭三個字上面。乾隆皇帝不由苦笑道:「天意,文章不及秦起雲,造化難比柳敬亭啊!這狀元可是天定啊!」

喜訊傳到揚州,柳家張燈結綵,地方官和各鄉紳紛紛前來道賀。柳敬亭回到家,將夢中之事講給家人,柳若謙慨然道:「是祖上積德,蔭及子孫啊!」

秋去春來,轉眼一年過去了,柳敬亭早已回京城赴命。到了農忙時節,柳若謙來到自家農田。當他看到地中間一座無碑墳墓時,心中微微一嘆。原來這墳中埋著一位寒儒,一生貧困潦倒,死後家人無處安葬,慕柳老太爺樂善好施之名,夜裡將屍體下葬於此地。柳若謙知道後並未責怪他們,反而拿出銀兩,讓他們自己謀生去了。此後每到農忙春耕之時,柳若謙總要犁地人靠兩邊犁,唯恐傷及墳墓。天長日久,竟留出一片空地來。當下人今年又問道:「老太爺,今年……」柳若謙想也沒想,仍像往年一樣隨口答道:「讓一犁吧。」話剛出口,他猛然醒悟了,所謂「浪依離」者,竟然是「讓一犁」啊!

柳若謙忙命下人備了香燭紙馬,親自焚香叩拜,又遣人制一石碑立於墳前,上書「恩公讓一犁之墓」。

柳若謙善念讓一犁,竟「讓」出一個狀元。

「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狀元天註定!」

-----------------------------------------------------------------------

今天是2/16/2018, 中國新年! 祝您新年快樂。

昨天有幸聆聽一位27歲年輕人的親身經驗,在此大年初一分享給大家做新年禮物。

他説他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生了重病,他自己浮在病床之上,向下看到一個人躺在

病床上怎麼長的和他這麼像,後來他就去看床號、診斷書都是他的名字,他知道在

床上躺的那人就是他自己,他也看到醫生護士在下面忙來忙去,躺在床上的他鼻子

內插了一根黑黑的管子。

他也經過一個黑黑的隧道,看見光,後來有人說他的時辰還沒到,他就經歷到很重

的撞擊,又回到他躺在病床上的他,感到骨頭酸痛,就「起死回生」了。從此之後,

他就會看到「另一世界的靈魂體」,他就一直很害怕,他告訴他爸爸這些經歷,他

爸爸不相信他説的親身經歷且譏笑他疑神疑鬼。

他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家𥚃就是隨臺灣風俗,逢年過節都要拜拜,拜祖先,他昨天

說他不願意拜拜了,拜了也沒用,去年一年內,他住院就住了超過90天以上了。

他也不信主,基督耶穌,但是他小時候因為常常有「另一世界的個體」來找他,他

很害怕,有一次他母親帶他去教會,請人為他禱告醫病,他看到很強的光,而且也

有很強烈想大哭的感覺。

他告訴他母親,其實所謂的神明,不是任何形象, 任何名字, 其實就是很強很亮的光。

他還是没有信任何宗教信仰,但是他願意接受求聖靈醫治。

除夕夜(2/15/2018)真實口述之事實, 台灣高雄

-----------------------------------------------------------------------------------------------------------------------------------------------------------------------------------------

在1980s年代美國有一群醫學家和科學家(Dr. Melvin Morse) 開始研究 "Near Death

Experience",如果大家上網搜尋這3個英文字就會看到了,他原本不相信這些「故事」,

後來他的研究團隊開始進行研究,有近二,三百人(彼此並不認識)經歷過「死亡邊緣」

的人所描述的情景,都非常類似。

昨天除夕夜這位年輕人所描述的情景,和 Dr. Morse 的研究,完全一樣,我昨晚告訴這

位年輕人,他的經歷都是真實的,美國30年前,早已有研究報告和專業書籍探討這方面

的主題了。他才說他爸爸不但不相信他,還譏笑他「疑神疑鬼」,神經有毛病。

Near Death Experience Research

Paranormal Science Research

----------------------------------------------------------------------------------------------------------------------

http://mp.weixin.qq.com/s/4q2H_XGeENtA-3-FvVK4zg

逾越節和春節的7點相似之處

逾越節大約起源於3500年前,而春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

中國人“過年”的說法興於後漢,守歲起於南北朝,貼對聯始於後蜀(公元9世紀)。

雖然以色列與中國地理位置相距甚遠,且傳統的宗教信仰也截然不同,但逾越節

和春節這兩個古老的節日之間卻有著不少令人驚奇的相似之處。

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向你證明春節與逾越節確有關聯。而是要提醒你,

無論將要度過什麼樣的節日,無論我們處在什麼樣的境況中,我們都應該感謝紀念

神的拯救,給我們的兒女和身邊的家人朋友傳講神奇妙的救恩!

1.起源:躲避滅長子的災和吃人的“年獸”

逾越節:以色列人逾越節起源於《聖經》出埃及記第十二章。據聖經記載,大約

在3500年前,猶太人在摩西率領下逃離埃及時,為了躲避滅長子和頭生牲畜的災難,

在門框上刷羊血得以保全,神讓以色列人紀念這日子,稱其為逾越節。

春節: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除夕夜),便挨家挨

戶,吞吃幼童和牲畜,古人用紅色的對聯和鞭炮趕走“年獸”以慶祝逃過了“年”這只

怪獸

2. 含義:都是“過”即“逾越”

逾越節:猶太人過逾越節是“逾越”,(Passover)越過、跳過、躲過的意思。

春節:中國人 “過”年也是“逾越”Passover的含義。

3.節期:一年之始,持續半月

逾越節:《出埃及記》記載:“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你們要紀念這日

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從猶太歷正月十四晚上到正月

二十一日晚上猶太人守七天的逾越節。

春節:中國也是將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而中國人的“年”也會從除夕開始至少

持續7天,通常會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正式結束。

4.過法:閉門不出,全家聚首

逾越節:《出埃及記》記載以色列人在這天晚上“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

趕緊地吃”。這一天的夜間耶和華要擊殺埃及地頭生的,而以色列人也有圍在一起

“守夜”的習俗。猶太人也會在逾越節從四面八方趕回家。

因為這曾經是他們的生死存亡關頭,所以閉戶不出。

春節: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

千里萬里趕回家歡聚。

過年的前一夜,除夕也叫年關, 中國人過除夕同樣要守夜直到正月初一早上。

5.習俗:塗紅門框和貼紅對聯

逾越節:《出埃及記》記載以色列人在逾越節前夜各家要取點羊血,塗在房屋左右的

門框上和門楣上。這樣滅命的使者看到紅色的標記時就會越過,家中長子的性命也得

以保全。

春節:中國的傳統則要在家中的門楣和門兩側貼上紅色的春聯(對聯),以趨利避凶。

6.飲食:吃無酵餅和吃餃子

逾越節:逾越節是把無酵餅、苦菜、肉同吃,逾越節的頭一天要除酵。

春節:春節是吃無酵麵皮做的餃子,許多地方更是吃素餡餃子,圖一年的素靜吉利。

7.意義: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逾越節:摩西信靠耶和華帶領猶太人從埃及出來專一侍奉耶和華神,從此不再為奴,

獲得自由,蒙神的恩典和救贖,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地(以色列地區), 過節是紀念

耶和華的救恩。

春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 是中國最悠久、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孩子們通常會換上新衣、新帽、新鞋迎接新的一年。預示著舊年已過,萬象更新。

我們要紀念神的拯救

羔羊的血塗在門上就能遮蓋以色列人,以及任何願意與以色列同享逾越節羔羊

之埃及人的過犯。當埃及全地的長子被擊殺時,他們就能安然無恙。

因為羔羊的血赦免了他們一切的罪。

逾越節是耶和華的節日,是耶和華的夜,因為是耶和華赦免他子民的罪孽過犯,

是為祂的百姓伸冤之日。

逾越節不僅是一個紀念,也是一個預表,不但顯明神從前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

也是預表基督所要做成的更大的拯救,就是使祂的子民從罪惡捆綁之中得到自由。

獻祭的羔羊預表耶穌,惟有祂是我們得救的指望。

因此,當我們合家歡聚共度新春佳節之時,別忘了我們門上所貼著的那幅對聯是

紅色的,別忘了我們過節真正要紀念的是誰?

願我們真正融入神的夜,與祂共度此節。

祝大家新春快樂!

----------------------------------------------------------------------------------------------------------------------------

1.Salmon大魚(至少2-5英尺大)要往上游跳。

2.成功率約30跳,有一隻跳上瓶頸,被急流沖下的比例更高。

3.上百萬千萬的大魚由海洋游了千哩回到這暫時的水域中休息,為了要跳過往上游

的瓶頸,被沖下的魚也都在此水域休息。每一年生產季,上百萬千萬的回游大魚,只

有約一千二百隻大魚成功地回到出生地,產完卵後,躺在濕澗無水的高山河流的發源

森林地中,死去變成森林中的肥料。

在河邊觀看的人,只要看到有一條跳過瓶頸的魚往上游游去,都不禁地鼓掌歡呼,

為成功跳過瓶頸的大魚感到高興。

----------------------------------------------------------------------------------------------------------------------------

感謝兒時朋友寄來的早期的純僕的台灣。http://youtu.be/vZ9pms6ND2M

我看完了,淚流滿面,一位美國飛行員 (Tom Jones) 在1950年代都還懷念著他短期

協助蔣中正將軍,總統,和中華民國三軍的點點滴滴,更何況是我們土生土長在這塊

土地上被養育教育與培育的人呢?

「飲水要思源」。美國西北部岸的Salmon魚,每年十月都會從太平洋大海中,逆流回

遊到它的內陸極窄又危險的河流上游的出生地,產卵後就死在它們的出生地,滋潤養育

著上游河川的原始森林中。

我長期住的地方是美國奧瑞岡州的波特蘭市(Portland),在初中時期朋友寄來的大雁

群體飛回家的影片 (https://youtu.be/T2PG1vK5WP4) 看完後,我才發現影片中的大雁,

大雁的英文名字的來源和英國的皇家海軍基地(Portland)有關係,那些大雁每年飛行各

大洲,但是它們每年飛行停留的地方(海港)都是固定的飛航路缐,它們在美國東岸停留

的海港是緬因州的波特蘭,在美國西岸停留的海港是奧瑞岡的波特蘭,美國西岸的波特蘭

的名字來自於美國東岸的波特蘭,美國東岸的波特蘭的名字來自於英國皇家海軍基地

波特蘭,這三個海港散佈各大洲不同的海洋,但是很奇妙的是, 這三個海港在地球上的緯度

是一樣的, 我原本不知道, 看完各種不同大雁群體飛回家的影片, 我上網做研究, 才發現的。

連魚都會不顧一切,逆流回游回家,回到生它養它育它的河川上游森林地,以最肥沃的

身軀躺臥在無水流的森林地上做為活祭,回饋養育它們的森林中和高山水源地。

連有飛越大洲,大陸,大洋本事的大雁,它們每年都要停留在曾經生它們,養它們,

育它們,停靠過養活過它們的海港。

連魚,飛鳥,大雁從來沒有讀過書, 識過字, 也沒有導航系統 (GPS), 它們都有情,魚會

拚命逆流游回無水的家, 大雁會逆風飛越千萬英里(1英里約2公里), 飛回曾經生養育過

它們的海港家, 萬物有情,天地有情,美國50年代由加州奧克蘭的年輕空軍軍官 (Tom

Jones)都對他短暫停留不到一年的地方, 台灣, 和中華民國三軍的戰友都有情, 更何況

我們這些被養育教育與培育的人, 更別提吃台灣, 喝台灣, 出賣台灣, 大撈台灣油水的人

呢?。

如果任何人、政客、政黨,都不如這位美國老兵,也不如魚類、飛鳥類,那不就如我父親

在民國88年5月在新加坡所說的:「烏鴉會反哺,羔羊會跪乳,…,連禽獸都不如!」

----------------------------------------------------------------------------------------------------------------------------

做人做事簡單來說可以分成三種。

1.被動式:個性溫和,善良,願與人合作,是順從的會員或職員。但是常會被利用、

被控制,被欺負了,內心常常感到不愉快,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心中想法和委屈。

2.進取過頭式,成為主導主控,控制權太強。自認有領導統御才能,自信滿滿,很有

說服力,在工作上,做生意往來,甚至社交活動,會談會話都要佔上風,比較強要贏的

心態。在工作社會上算是「成功」「優秀」的「佼佼者」。

3.中庸平衡式:英文是(Assertiveness).

該溫和順服時溫和,該主動進取也不會猶豫不決。溫和有禮但不願被侵犯、被欺負。

主動進取但不會過於想控制他人,貪念或計謀巧取他人利益和福祉。知道界線在那裏。

祝福大家新年新作為,選擇你想要的方式吧!